有人說,做公益很難,公益離我們普通人有點遠。其實并不然,公益是觸手可及、無處不在的。就好像有人每天都跑步,但是把步數轉換成慈善基金,就變成了公益;有人熱愛音樂,但是把歌唱進留守兒童心里,就變成了公益;有人把只是說說換成了實際行動,用強大的號召力將一群熱衷公益的人圍在了一起,做了一場有規模性、有逼格的公益文化節...
公益時代的到來,使得更多的高校學生越來越傾向于投身公益中來,為社會做出個人力所能及的貢獻,在學習之余,培養自身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與此同時,社會公益團體、大學生公益團體的大量涌現,給這個社會帶來新的機遇和希望。目前,許多知名大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已經成為大勢,公益也離不開商業文明的扶持和孵化。如何將企業公益朝著垂直化、專業化和體系化方向發展,使得資源更加優化整合,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人群,成為眾多品牌思考的問題。
今年4月,廣州跨境電商巨頭——棒谷網絡科技攜手海珠區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策劃并舉辦了2017年華南地區首屆“Banggood”高校公益文化節,希望通過公益創意征集、大學生公益項目策劃大賽等活動環節,營造和傳播公益氛圍與理念,號召大學生參與和關注公益,培育高校公益力量。“這將是一場由13所高校青年志愿者協會、數千名干事組織、數萬志愿者形成的,服務數十萬有需求人的公益文化盛宴。”棒谷高級運營經理陳均羿如是說。
(公益宣傳攤位上不少學生圍觀參與)
據了解,該文化節將通過征集最佳公益創意——“最in公益口號”、“最touch公益標語”“最美公益照片”及校園優秀公益項目策劃書,為優秀創意及獲獎者提供證書、獎金、獎品等獎勵,同時,優秀作品還將獲得向媒體推薦的機會并面向全社會進行推廣。據悉,對于公益項目策劃方案,棒谷將提供高達3萬元的落地經費支持同學們進行實操實踐。同時,另一主辦方海珠區青年志愿者協也將統一提供一年的項目實施督導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小組團建、項目督導、落地執行、組織宣傳等服務。每個獲獎項目將獲得優秀導師的專業督導服務,保障優秀項目的落地執行。
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咨詢,期間不少大學生都流露出過去參與類似公益項目遇到的難題,“在校期間也會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但是往往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對現代公益的理解不夠,設計出來的公益項目都是簡單的好人好事。即使有創造性的公益項目的想法,也因為缺少資金、資源的支持而作罷。相信有了企業的全方位支持,我們會做的更好。”學生小李這樣告訴記者。
(公益你我他:志愿者與學生交流探討)
業內人士認為,年輕的學生在相當程度上必然引領中國未來,這是由自然定律所決定的,高校公益如果能夠將社會服務的使命與知識學習方式的調整較為緊密地結合起來,將會創造出一種新的文明;棒谷作為互聯網品牌,通過創辦文化節的形式將高校公益完美結合,既樹立了民族企業標桿,更體現了一個企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更多專門報到請戳
http://3g.163.com/news/article/CJFS2F0I00018AOP.html#adaptation=pc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9083ee91bc8e0970e00034a
http://gd.cri.cn/20170502/698cb1ac-7cf1-c66f-c011-63e5bf3df5b1.html